“嘟…嘟…嘟…”忙音像冰冷的雨点打在耳朵上。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同事通话声突然变得格外清晰——小张正在热情介绍产品,李姐发出了爽朗的笑声,而我,只是默默摘下耳麦,让那串忙音彻底消失。
手指无意识地在通话记录上滑动,刚才那个号码备注着“王先生”。我甚至没来得及说完开场白。“您好,我是……”——就到这里,戛然而止。
去洗手间用冷水冲了把脸。镜子里的人眼睛有点红,不是想哭,就是一种纯粹的疲惫。想起早上出门时,邻居问我做什么工作,我含糊地说“做销售的”。是啊,销售,只不过我的战场只有一平方米见方,武器是一部电话和一副耳麦。
回到工位,我盯着那个号码看了很久。系统里显示王先生是某家小公司的负责人,公司才成立两年。我点开之前同事的记录,三个月前联系过,当时对方说“暂时不需要”。
要不要再打一次?
内心有个声音在说:算了吧,明显对方不想接。可另一个更微弱的声音在问:万一他今天正好遇到什么麻烦呢?万一他其实需要我们的服务,只是讨厌被陌生电话打扰?
深吸一口气,我按下了重拨键。
这次,响了三声就接了。
“王先生您好,很抱歉再次打扰,我是刚才给您打电话的小林。”我语速加快,抢在他可能挂断前,“我知道您很忙,只占用您一分钟时间。看到您的公司是做创意设计的,我们刚服务过一家类似公司,帮他们节省了30%的通讯成本。”
电话那头沉默着,但没有挂断。
“我知道您可能接到很多推销电话,”我继续说,声音不自觉地柔和下来,“我也讨厌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就打来的电话。所以如果您现在不方便,我可以发一份资料到您邮箱,您有空时看一眼,如果觉得有用我们再联系,如果没用直接删掉就行。”
还是沉默。我的心一点点沉下去。
然后,我听见一声轻微的叹息。
“小伙子,”他的声音比想象中温和,“你不是今天第一个打来的销售。”
“我猜也是。”
“但你是第一个被挂了还敢再打过来的。”他顿了顿,“而且你没有像其他人那样,我一不说话就开始疯狂推销。”
我笑了:“因为我知道,您不说话是在思考要不要给我这个机会。思考是需要时间的。”
就是这句话,打破了某种坚冰。
后来王先生告诉我,那天他公司遇到了一个大麻烦,一个重要客户对设计方案极其不满意,他正焦头烂额。我的第一个电话撞在了枪口上,而第二个电话,他说:“你声音里那种不卑不亢,让我突然觉得,也许该听听别的事换换脑子。”
我们聊了十分钟,不是关于产品,而是关于创业的艰难。他说起公司刚起步时,为了省租金在居民楼里办公,夏天空调坏了,大家汗流浃背地画图。我说起刚开始做电销时,一天被拒绝上百次,晚上回家耳朵里都是忙音。
“你知道吗,”王先生说,“坚持这种东西,是能听出来的。”
那通电话的最后,他说:“发份资料来吧,下周一上午十点,你再打给我。”
挂断后,我在座位上坐了很久。不是因为终于有了一个意向客户,而是因为某种更重要的东西被证实了——被挂断从来不是终点,它只是一个逗号,而你是否愿意在逗号后面,亲手写下下一个句子。
这让我想起刚入行时的自己。第一次被挂电话,整个人都懵了。那是位女士,我刚说“您好”,她就冷冷地说“不需要”,然后直接挂断。那么干脆利落,像一把快刀。我愣在那里,耳麦里只剩下忙音,脸上火辣辣的。
带我的师傅看见了,走过来轻轻按了下我的肩膀:“第一个?”
我点头。
“恭喜,”他笑了,“这是你的成人礼。”
他告诉我,他曾经一天被挂断两百多次。最夸张的一次,对方听他自我介绍后,什么也没说,对着话筒大声唱起了《爱情买卖》,然后挂了电话。
“那你怎么坚持下来的?”我问。
师傅想了想:“我把每个没挂我电话的人,都当成是送我的礼物。”
这个角度很特别。不是想着被拒绝了多少次,而是想着有多少人,在百忙之中,愿意分给你几分钟——哪怕只是出于礼貌。
我开始改变策略。不再追求一口气说完所有卖点,而是专注于让对方不立刻挂电话。我学会了在开场白里加入“您现在方便接电话吗?”这样的问句,给对方说“不”的权利——很奇怪,当你把挂电话的主动权交还给对方时,他们反而更愿意听你说几句。
我也学会了听音辨人。从接起电话的那声“喂”,能大致判断对方的心情、年龄甚至性格。语速快的,我喜欢干脆利落;语速慢的,我会放慢节奏;带着疲惫的,我会先问一句“是不是打扰您休息了”。
有一次,我给一个号码打了好几次,每次都是同一个人接起来,听我说完“您好”就挂断。第四次,我换了个开场白:“先生您好,这已经是我第四次打扰您了,我特别佩服您的耐心,每次都等我说完您好才挂。”
电话那头突然传来笑声:“你这人有点意思。”
后来他成了我的客户。他说他从来不理推销电话,但我的执着让他好奇:“我想看看,你到底能打多少次。”
当然,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好结果。有个号码我坚持打了三个月,从春天到夏天,对方从最初的粗暴挂断,到后来会聊上几句,但始终没有成交。最后一天我打去,是他秘书接的,说老板出国了,公司已经转让。
我挂了电话,心里空落落的。同事说我这三个月白费了,我不觉得。至少,我让一个原本讨厌推销电话的人,最后愿意和我聊上几句。这本身,就是一种小小的胜利。
做电话销售久了,你会对“声音”变得格外敏感。你能从一声咳嗽里听出感冒,能从背景音里猜出对方在开车还是在办公室,能从一个短暂的停顿里感觉到对方的犹豫。
你也会对自己更加了解。知道被拒绝一千次后,还能不能鼓起勇气拨出第一千零一次;知道在所有人都告诉你“算了吧”的时候,还愿不愿意再试一次。
去年冬天,我遇到了职业生涯中最难啃的骨头。一位大型企业的采购总监,姓陈。前五次通话,最长的一次不超过二十秒。我试了所有方法:换时间拨打、提供免费试用、发送详细案例……统统无效。
第六次,我决定说点不一样的。
“陈总,我知道您不想接我电话。这是第六次了,我保证这是最后一次打扰。我只是想告诉您,即使您不选择我们,我也从您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。您每次拒绝都很干脆,不浪费彼此时间,这让我明白了商务沟通中效率多么重要。谢谢您,祝您工作顺利。”
我说完,准备他挂电话。
但他没有。
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他问。
“小林,林木的林。”
“小林,”陈总说,“明天下午三点,你再来个电话。带上你们的具体方案。”
后来我们签约了,金额是我当时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单。签约那天,陈总在饭桌上提起这件事:“我见过太多销售,被拒绝几次就放弃了。你不一样,你的每次通话都在调整策略,都在进步。我需要这样的合作伙伴。”
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韧性不是死缠烂打,而是在每次被拒绝后,都能冷静分析、调整策略、再次出发的能力。就像水,遇到石头就绕过去,遇到缝隙就渗进去,永远向前流。
现在,我已经是团队的培训师了。新人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:“被挂电话了怎么办?”
我从不告诉他们“坚持就是胜利”这样空洞的话。我会说:“感受一下那个忙音,让它在你心里响三秒。然后问自己,要不要再试一次?如果内心说是,就找出刚才的通话记录,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——是开场白不够吸引人?是时机不对?还是语气太急切?”
我告诉他们,我至今保持着一个习惯:每天下班前,会列出当天所有没接或挂断的电话,选出五个,第二天早上再打一次。这个二次回拨的成交率,比首拨高出三倍。
为什么?因为第一次对方可能真的在忙,可能在开会,可能心情不好。而第二天,一切都不一样了。
上个月,我接到了王先生的电话——就是文章开头那位。他说公司搬了新办公室,要增加几条线路,指名要我来处理。
“小林,还记得你第一次给我打电话吗?”他笑着说,“我当时想,这小伙子真烦人。现在想想,幸好你烦人了那一下。”
放下电话,我看着办公桌上那张便签,上面写着一段话:
“今天,我会被拒绝很多次。但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对话的结束,而不是我价值的否定。我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少人对我说‘好’,而在于我有多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,以及我有没有勇气,在所有人都说‘不’的时候,依然对自己说‘再试一次’。”
电话销售的每一天,都是关于韧性的实践课。它教会我的,远不止如何卖出一件产品,而是如何在无数个“不”之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“是”。如何在被挂断后,依然能听见内心那个微弱却坚定的声音——
“下一个。”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芒果经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芒果经典
热门排行
阅读 (119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103)
2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101)
3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阅读 (100)
4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72)
5因为小事吵架冷战,他先发来 “想你了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