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果经典芒果经典

不会数据分析,学工具后成分析师

    那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一个下午。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Excel表格,密密麻麻的数字像蚂蚁一样爬来爬去,看得我头晕目眩。

    “小王,把这些销售数据整理一下,明天给我一份分析报告。”经理说完就走了,留下我一个人对着那些完全看不懂的数据发呆。

    那是2018年,我在一家小公司做行政助理,月薪四千五。文科毕业的我,对数字天生不敏感,大学时连统计课都是勉强及格。那天我加班到深夜,最后还是没能完成那份报告。第二天,经理看着我一塌糊涂的表格,叹了口气:“你这样不行啊,现在什么工作都离不开数据分析。”

    那一刻,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再过三个月我就二十八岁了,却连最基本的办公技能都掌握不好。更可怕的是,我发现自己每天都在重复着贴发票、整理文件这些随时可能被替代的工作。

    “我要改变。”这个念头一旦出现,就再也挥之不去。

    我开始在网上搜索“数据分析难不难学”,弹出的结果让我既兴奋又害怕。兴奋的是,很多人都说零基础可以学;害怕的是,那些专业术语——Python、SQL、数据可视化——对我来说就像天书。

    犹豫了一周后,我花了一个月工资报名了线上课程。现在回想起来,那可能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。

    刚开始学习的那段日子,简直是一场噩梦。第一次打开Python界面,我连怎么运行代码都不知道。讲师说的“变量”、“函数”这些概念,我理解起来非常吃力。有无数次,我对着电脑屏幕掉眼泪,觉得自己太笨,根本不是学这个的料。

    但我想起经理那句“你这样不行”,又咬牙坚持下去。那三个月,我几乎没有周末,每天下班后就泡在课程里。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,代码练习了一遍又一遍。

    转折点发生在我完成第一个小项目那天。我用Python爬取了某电商网站的手机销售数据,然后做了简单的分析,找出哪些品牌和型号最受欢迎。当我看到自己制作出的第一张图表时,激动得手都在发抖——那些数字终于不再是我的敌人,而是开始向我诉说故事的朋友。

    学习过程中,我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方法。我不再死记硬背那些抽象的概念,而是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。学SQL时,我就想怎么用它来查询公司的客户信息;学数据可视化时,我就思考如何让报表更直观易懂。

    工具学习持续了将近半年。从最开始的Excel函数,到Python基础,再到SQL查询和Tableau可视化,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。当我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项目时,我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对着Excel发愁的小白了。

    学成之后,我并没有马上辞职。相反,我开始在工作中主动寻找应用数据分析的机会。行政部每个月都要做办公用品采购,以往都是凭经验估算。我花了一周时间,整理了过去两年的采购数据,分析出各部门的实际消耗规律,制定了一份精准的采购计划。

    结果让人惊喜——当月办公用品开支减少了百分之十五,而且没有出现任何部门缺货的情况。经理在部门会议上特别表扬了我的工作。

    这次小试牛刀给了我很大信心。后来,我又主动帮销售部分析客户数据,找出最有潜力的客户群体;帮市场部分析活动效果,优化宣传渠道。渐渐地,“数据分析”成了我的标签,同事们遇到相关问题都会来找我讨论。

    一年后,公司新成立了数据分析部,我顺理成章地被调了过去,薪资涨了将近一倍。如今,我已经是团队里能够独当一面的数据分析师了。

    回想这段经历,我最深的感触是:学习工具本身并不是目的,关键是学会用工具解决问题。就像我老师常说的:“工具只是锤子和锯子,重要的是你想建造什么。”

    现在的我,依然不是数学高手,对复杂的统计模型仍然头疼。但这并不妨碍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数据分析师。因为在实际工作中,大部分问题并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理论,更需要的是对业务的理解,以及使用合适工具找到答案的能力。

    如果你也和当初的我一样,对数据分析既向往又畏惧,我想告诉你:别被那些高大上的名词吓到。从最简单的Excel开始,从一个实际的小问题出发,一步一步来。也许最初你只是想学会做一个不挨骂的报表,但不知不觉中,你已经推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。

    每当我加班到深夜,看着屏幕上自己制作的数据看板清晰地展示着业务动态,就会想起那个对着Excel手足无措的下午。我很庆幸,当时的自己选择了迎难而上,而不是安于现状。

    这条路并不好走,但真的很值得。因为在这个数据无处不在的时代,学会与数据对话,就意味着你掌握了理解这个世界的新语言。而这一切,可以从学习使用最简单的工具开始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芒果经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