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当我打开冰箱门,那个熟悉的蓝边碗不见了。我愣了两秒,转身问正在客厅看电视的他妈妈:“阿姨,看见我放在保鲜层的那碗米饭了吗?”
“哦,那个啊,”阿姨轻描淡写地说,“我看放了一天了,就给倒了。”
我的心脏像被什么东西猛地攥紧。那碗米饭,是我特意留着第二天当午餐的。更让我难受的是,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。
我慢慢走回厨房,打开垃圾桶。那碗饭安静地躺在各种菜叶果皮中间,白花花的米饭因为冷藏变得有些硬,上面还能看见我中午特意撒的几粒黑芝麻。它就那样被丢弃了,像个不被需要的多余物件。
你可能不明白,不就是一碗剩饭吗?至于这么难过?可对我来说,那不仅仅是一碗饭。
我是从小地方来的。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,母亲总是把剩饭变着花样做成新的吃食。隔夜的米饭,第二天早上会用鸡蛋炒得金黄;剩下的馒头,切片裹上蛋液煎得外酥里嫩。她常说:“粮食来得不容易,不能糟蹋。”这种对食物的珍惜,已经刻进了我的骨子里。
来到这座城市工作后,我更懂得省吃俭用。每天通勤三小时,租着离公司很远的小房间,就为了多存点钱。自己带饭不仅健康,还能省下不少开销。那碗被扔掉的米饭,意味着我第二天要多花三十多块钱点外卖,这对精打细算的我来说,是实实在在的心疼。
但更深层的,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委屈。
他家的冰箱总是塞得满满当当——进口酸奶、有机蔬菜、昂贵的海鲜,每样东西都摆放得整整齐齐,贴着标签。我第一次来做客时,甚至被这个双开门的大冰箱震撼到——它比我家老房子的半扇门还要大。
自从三个月前搬来和他一起住,我就一直在适应这个冰箱,或者说,在适应这个家。他妈妈是个爱干净到有些洁癖的人,见不得冰箱里有任何“不新鲜”的东西。蔬菜放超过两天就要扔,水果稍有斑点就进垃圾桶,更别说隔夜的饭菜了。
我试过沟通。有一次,我小心翼翼地说:“阿姨,其实隔夜饭热透了是可以吃的。”她笑着回答:“现在谁还吃剩饭啊,不健康。”那语气里的理所当然,让我把后面的话都咽了回去。
我也试过妥协。买了一个小小的保鲜盒,把剩饭放在冰箱最不起眼的角落,想着这样就不会被注意到。可还是没能逃过被清理的命运。
最让我难过的是男朋友的态度。我跟他说起这件事时,他正在打游戏,头也不回:“你就别留剩饭了呗,我妈也是为你好。”
为你好。这三个字像一堵墙,把我所有想说的话都挡了回去。
其实我知道,他妈妈不是故意针对我。她生长在优渥的家庭,嫁得也好,一辈子没为吃穿发过愁。对她来说,食物新鲜是基本的生活品质,及时清理冰箱是良好的生活习惯。她可能永远无法理解,为什么会有人对一碗剩饭如此执着。
就像她也无法理解,为什么我要坐那么远的地铁上班,为什么我的衣服总是那几件,为什么我对打折信息那么敏感。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,却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
那天晚上,我很久都没睡着。想起刚搬来时,我兴冲冲地包了饺子,冻在冰箱里,想着什么时候饿了可以煮来吃。结果没过两天,发现饺子不见了。他妈妈说:“不知道是谁的,放太久都冻裂了,就扔了。”
想起有一次,我老家寄来的腊肠,我舍不得一次吃完,结果因为包装简陋,被他妈妈以为是变质肉类给清理了。
想起很多个这样的瞬间,小小的,却像针一样扎在心里。
昨天是周日,我起得很早,悄悄走进厨房。晨光透过百叶窗,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。冰箱发出低沉的运行声,像这个家平稳的呼吸。
我站在那里看了很久。最后,我拿出手机,下单了一个小型的迷你冰箱。不贵,三百多块,刚好能放在我的书桌旁边。
我知道这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。也许有人会说,你应该继续沟通,应该让他们理解你。但经历过太多次后,我明白了——有些鸿沟,不是靠沟通就能跨越的。对食物、对金钱、对生活的态度,是几十年生活刻下的印记,很难因为另一个人的感受而改变。
那个小冰箱今天就会送到。以后,我的剩饭、我的腊肠、我舍不得一次吃完的零食,都有了自己的安身之处。它们不用再担心因为“不新鲜”、“不美观”而被丢弃,不用再勉强适应别人的规则。
这大概就是成长教给我的——与其期待别人为你改变,不如给自己筑一个小小的巢。在那里,你可以安心地做自己,哪怕只是守护一碗普通的剩饭。
窗外的阳光完全照进来了,厨房里飘起咖啡的香味。新的一天开始了,我依然会珍惜每一粒粮食,依然会认真对待生活给予的一切。只是从此以后,我的剩饭有了属于自己的冰箱角落,就像我终于学会了,在这座偌大的城市里,给自己留一个不必妥协的位置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芒果经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芒果经典
热门排行
阅读 (108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93)
2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8)
3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阅读 (88)
4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67)
5从外卖员到创业老板,他用汗水换来了成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