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果经典芒果经典

药店营业员:整理货架上的药品分类

    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,就是站在药店的玻璃门前,看着那一排排等着我去整理的货架。这些货架啊,就像我的老伙计,每一格放什么药,闭着眼睛都能摸到地方。

    刚来药店那会儿,我连感冒药和消炎药都分不清。带我的张姐指着货架说:“药啊,得按着生病的部位来摆——治头的放一起,治脚的放一起,治心的也得放一起。”她说话时手指划过货架,那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孩子的头发。

    头排货架是感冒咳嗽区。这里最热闹了,四季都有人来光顾。最上面一层是儿童感冒药,那些五颜六色的小盒子,有的做成了小汽车形状,有的印着卡通动物——这都是为了让孩子不害怕吃药。中间层是成人感冒药,白的、绿的、蓝的盒子整整齐齐排着队。最下面那层,放着止咳糖浆,玻璃瓶的得靠里放,塑料瓶的可以靠外,这样不容易碰倒。记得有个冬天,一位妈妈急匆匆跑来,说孩子发烧咳嗽一夜没睡。我给她拿了退烧药和止咳糖浆,教她怎么交替着用。第二天她又来了,眼里的血丝少了些,说话也有了笑意:“孩子昨晚睡踏实了,谢谢您。”那一刻,我觉得这排货架上的不只是药,是每个夜晚的安宁。

    往里走是心脑血管用药区。这里的药盒大多是严肃的蓝色、白色,像穿着白大褂的医生。降压药要按短效、长效分开放,救心丸得放在最显眼的位置——那是救命的药,一秒钟都耽误不得。李大爷每周都来买降压药,每次都要和我确认:“小刘,是这个吧?一天一片?”我总会把药盒转过来,指着用法用量那一行字,一个字一个字念给他听。他说儿女都在外地,就爱来药店和我说说话。其实我知道,他哪里是爱说话,是怕吃错了药没人提醒。

    消化系统的药摆在药店中间位置,胃药、肠药、肝药,分得清清楚楚。健胃消食片和泻火药要挨着放——吃多了上火,上火了便秘,这都是连着的。有一次,一个年轻人捂着肚子进来,额头都是冷汗。我赶紧扶他坐下,问了症状,给他拿了急性肠胃炎的药。他缓过来后说,这是老毛病了,去大医院排队太久,不如来药店方便。从那以后,他每次来都会和我点点头。这让我觉得,药店不只是卖药的地方,更像是街坊邻居的健康驿站。

    最里面是慢性病用药专区,降糖药、胰岛素这些需要冷藏的药,都放在专用的小冰箱里。每天早晚各查一次温度,28摄氏度,一度都不能差。王阿姨每天来测血糖,我会帮她记录那个小本子。有一天她看着血糖值笑了:“今天终于正常了。”那个笑容,比我见过的任何花朵都好看。

    靠墙的柜子里锁着处方药,这是张姐反复叮嘱要小心再小心的区域。抗生素必须凭处方销售,每次发药我都要核对三次姓名、药品和剂量。有一次,一个年轻人想买抗生素,说嗓子疼得厉害。我解释必须要有处方,他气得直拍柜台。但我还是耐心告诉他,前面左转就有一家诊所,挂号只要十块钱。第二天他拿着处方来了,不好意思地冲我笑了笑。这件事让我明白,坚守规矩有时候会得罪人,但能让人走更远的路。

    角落里的中药柜是我最喜欢的地方。一个个小抽屉外面贴着泛黄的字条:当归、黄芪、枸杞……拉开抽屉,药材的香味就飘出来,像把整个山野都装进了这方寸之间。陈奶奶常来买酸枣仁,她说睡不好的时候,用这个泡水喝最管用。她总说:“这味道啊,让我想起我娘。”原来药香里,藏着那么多人的记忆。

    维生素和保健品区在收银台旁边,那些亮晶晶的瓶子总是吸引年轻人的目光。但我总会多问一句:“是你自己吃吗?有没有在吃其他药?”因为我知道,再好的营养品也要适合才行。

    每天下班前,我都要再把货架巡视一遍。看看有没有药放错了位置,有没有快过期的需要下架,有没有缺货需要补的。这个习惯坚持了十年,从青涩的新人做到了现在的老店员。

    你说我就是在整理货架吗?我觉得不是。我在整理的,是每个人最珍贵的健康希望。那些高矮矮矮的药盒,那些密密麻麻的说明书,那些来来往往的人——他们推门进来时带着焦虑,离开时揣着安心。而我能做的,就是让每一种药都在它该在的位置上,等着需要它的人。

    这活儿不惊天动地,但踏实。就像药盒上那些小小的字,不张扬,却关乎性命。夜深了,我锁上药店的门,玻璃窗里的货架静静地立着,像列队的士兵,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夜晚。明天,又会有新的故事在这里发生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芒果经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