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第一步,是从承认自己“啥也不会”开始的。我卸载了所有的K歌软件,因为我知道那只会让我在美颜和混响里继续自我欺骗。我做的第一件事,是“听”。不是听旋律,而是专门去听那些优秀歌手唱歌时的“气息”。我发现,他们唱歌时声音是那么稳,那么绵长,像一条平滑的丝绸;而我的声音则像拉风箱,断断续续,唱到高音就感觉快要断气了。
于是,我开始练习最基础的腹式呼吸。我找了个安静的地方,平躺下来,把手放在肚子上,感受吸气时肚子鼓起来,呼气时慢慢瘪下去。这个动作我练了整整一个星期,才开始坐着练,站着练。慢慢地,我找到了那种“气沉丹田”的感觉,虽然一开始很刻意,但当我再用这种方式去发声时,声音果然没那么飘了。我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,重新学习如何“呼吸”。
接下来是音准,这是我最大的噩梦。我下载了一个钢琴APP,从最简单的“啊——”开始,跟着中央C的那个“Do”唱。可怕的是,我经常觉得自己唱准了,可手机上的音高显示仪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,我唱的是升Do或者降Si。那种挫败感难以言喻,就像你看着靶心,却怎么也射不中。我一度想放弃,觉得这是天生的,没办法改。
但我换了个方法。我不再死磕一个音,而是开始模仿。我找了一些旋律极其简单、速度很慢的民谣,比如《送别》。我不唱词,就用“呜”或者“啊”来跟着旋律哼。一遍,两遍,十遍……我把原唱的声音想象成一个模具,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严丝合缝地嵌进去。这个过程极其枯燥,但某一天,当我再次打开音高测试软件,发现自己能稳稳地停在那个绿色的“准心”上时,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。那一刻,我才真正“听”到了什么是“准”的音。
节奏感也是个大问题。我走路不听歌了,改成听节拍器。“嗒,嗒,嗒,嗒”,从每分钟60拍到80拍,再到120拍。我跟着它走路,跟着它点头,跟着它拍手。然后,我找来最简单的流行歌曲,比如四四拍的,就用手掌拍大腿打强拍,手指点桌面打弱拍,强迫自己的演唱卡在节拍的框架里,不能再信马由缰。一开始手脚完全不协调,像个机器人,但练多了,身体慢慢就有了记忆。
当我感觉自己的气息、音准和节奏有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后,我开始尝试完整地唱一首歌。我选了一首对我有特殊意义的《童年》。这一次,我不再追求撕心裂肺的宣泄,而是把注意力放在“诉说”上。我用练好的气息支撑着声音,小心翼翼地跟着旋律走,稳稳地踩着节拍。当我唱完,自己回听录音时,我哭了。虽然声音依旧青涩,甚至有些地方还在抖,但它终于“像”一首歌了,它有了基本的轮廓,不再是一堆混乱的音符。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,被自己的歌声打动。
有了这点信心,我的脸皮也厚了起来。光在房间里唱不过瘾,我想去“实战”。最开始,我选在晚饭后,到我家附近那个几乎没人的小公园里唱。背对着稀疏的路人,面对着几棵老树,我把它们当成我的听众。从最初的蚊子哼哼,到后来能放开嗓子,公园的静谧包容了我所有的紧张和走调。
然后,我盯上了地下通道。那里有天然的混响,而且人来人往,是练习胆量的绝佳场所。我记得第一次去,抱着我的旧吉他(其实我弹得很烂,主要是壮胆),在通道口徘徊了足足半小时,手心全是汗。最后心一横,走进去,打开琴盒,眼睛一闭就开始唱。第一首歌,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唱什么,声音抖得像开了振动模式。偶尔有人路过,扔下几个硬币,那清脆的响声对我来说不是施舍,而是莫大的鼓励——至少,有人愿意为我的勇气停留几秒钟。
就这样,我从一周去一次,到后来几乎天天去。我认识了通道里另一个卖唱的大哥,他夸我进步快,还教了我一个小窍门:唱歌的时候,不要看行人的眼睛,就看他们匆匆走过的脚,这样就不会那么紧张了。我照做了,果然好了很多。我的“舞台”也从最初那个阴暗的角落,慢慢挪到了通道中间最亮堂、回声最好的地方。我的琴盒里,开始有了纸币,甚至还有人给我留下写着“加油”的纸条。
现在,我依然不是什么歌手,我可能永远也成不了明星。但唱歌对我来说,已经完全不同了。它不再是聚会上炫耀的工具,也不是制造尴尬的武器。它是我和自己对话的一种方式,是我能送给自己的,最真实的礼物。回看这段从“五音不全”到“街头歌手”的路,我最大的感触是:学习任何东西,都没有捷径。它需要你放下自尊,从最笨、最枯燥的基础开始,像一个工匠一样,一锤一凿地打磨自己。这个过程里,会有无数次想放弃的念头,但只要你扛过去了,哪怕只进步一点点,那种喜悦,都足以照亮接下来很长一段灰暗的路。
如果你也和我曾经一样,请不要害怕开始,更不要害怕那个“不堪”的起点。就从今天,从一个呼吸,一个音符,一段没人的小路开始。相信我,当你的声音第一次准确地、稳定地、充满情感地流淌出来时,你会觉得,之前所有的笨拙和坚持,都值了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芒果经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芒果经典
热门排行
阅读 (119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103)
2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101)
3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阅读 (100)
4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72)
5因为小事吵架冷战,他先发来 “想你了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