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头真是要了命了。今天吃了啥,天气怎么样,女儿来电话了……写来写去跟记账似的。有一页我数了数,光“然后”就用了十二次。老伴偷看过一回,笑得直捂肚子:“你这记的,比药房台账还干巴。”
我也不急。都这岁数了,急啥呢?慢慢写呗。今天写三行,明天写五行,笔划歪歪扭扭的,像刚学走路的孩子。
转机来得突然。四月初八,槐花正香,我照例在阳台写流水账:“今天买了豆腐,老张家的孙子考上大学了……”写到这儿,笔突然停了。想起老张——那个在传达室坐了二十年的老伙计,总说等孙子考上大学就回老家。现在真考上了,他却去年冬天就走了。
笔尖在纸上顿了顿,墨水洇开个小圆点。我慢慢添上一句:“要是老张能看见,该多好。”写完这句,心口像被什么撞了一下。原来日记不光是记事儿,还能装下这些说不出口的话。
从那以后,日记渐渐变了味儿。
五月里,外孙女教我用智能手机。她手指头划得飞快,我笨拙地跟着比划,突然就想起她三岁时,我也是这样手把手教她认字的。那天日记写了整整两页,写她小时候怎么把“外婆”叫成“外波”,写她现在十七岁了,比我高半个头。最后我写:“时间真是个魔术师,把那个小不点变成了大姑娘,把我从教的人变成了学的人。”
夏天最热的时候,收拾旧箱子,翻出母亲留下的一块绣花手绢。边缘都发黄了,牡丹花还鲜亮着。我把它摊在日记本旁边,看了很久。想起母亲坐在老槐树下绣花的样子,针线在她手里特别听话。那天的日记,我从母亲绣花写到她腌的酸菜,写到她临终前还惦记着给我做棉袄。写着写着眼泪就掉下来了,在纸上晕开一朵朵小花。原来记忆都在,只是平时想不起来。
最让我触动的是重阳节那天。社区组织老人登高,我爬到半山腰就喘得不行,坐在石头上看年轻人嗖嗖往上冲。突然特别理解父亲——他七十岁那年,也是这样坐在半山腰朝我们挥手:“你们去,我在这儿看风景。”当时觉得他是不想扫兴,现在才懂,那是认了,服了,跟岁月和解了。
那天的日记写得特别长。从山上的秋风写到父亲花白的头发,写到我现在的膝盖也总疼。最后写道:“人这一辈子,就是从上坡到下坡。上坡时只顾着往前冲,下坡了才有心思看风景。”
现在,我的日记本已经写到第三本了。还是那支钢笔,字却稳当多了。偶尔翻看从前写的,那些流水账的日子像老照片,简单却珍贵;后面有感悟的,像是给照片配了说明,让记忆活了起来。
前两天,六岁的小孙子趴在我桌边问:“奶奶,你天天写什么呀?”
我摸摸他的头:“奶奶在和时间聊天呢。”
“时间会说话吗?”
“会的,”我指指日记本,“它都记在这里了。”
孩子似懂非懂,但我知道,等他也到了我这个年纪,一定会明白——有些话要说给纸笔听,有些心情要在岁月里慢慢醒。六十三岁学写日记,学得晚了点,但刚好。早十年,我可能还在为工作烦恼,没这份闲心;晚十年,怕是想写都拿不动笔了。
现在每天最安宁的时刻,就是午后坐在窗前,翻开日记本。阳光透过纱帘,在纸上投下柔和的光。笔尖沙沙响着,像在跟另一个自己说悄悄话。说昨天的雨,说今天的阳光,说那些来了又走的人,说这个六十三岁才开始学写日记的老太太,终于找到了和世界相处的最好方式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芒果经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芒果经典
热门排行
阅读 (119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103)
2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101)
3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阅读 (100)
4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71)
5从外卖员到创业老板,他用汗水换来了成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