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惨的一次是去年生日,我想给自己烤个戚风蛋糕。严格按照网上的方子称重、搅拌,还在烤箱前守了整整四十分钟。结果呢?表面焦黑得像锅底,里面却还是湿漉漉的。切开那一刻,我的心都凉了半截——这哪是蛋糕啊,分明是焦糖布丁的失败版。整个房间弥漫着焦糊味,窗台外的麻雀都被熏飞了。
那段时间,我家垃圾桶里堆满了我的“杰作”。邻居阿姨有次碰见我拎着垃圾袋,还开玩笑说:“小姑娘,你家最近是不是在烧窑啊?”
转折点出现在一个周末的早晨。我又一次面对焦黑的玛芬蛋糕发呆时,突然想起奶奶生前烤红薯的样子。她总是用手在灶膛口试温度,然后把红薯放在特定的位置,时不时翻动。这个记忆让我恍然大悟——火候不是死的,是活的。
我开始观察烤箱的脾气。原来我家这个老烤箱温度偏高,而且上下管发热不均匀。用烤箱温度计一测,设定160度时实际能达到180度。难怪每次都烤焦!
第一步,我学会了预热。以前总觉得预热浪费时间,现在明白了,这就好比跑步前要热身。不预热的烤箱,温度不稳定,烤出来的东西自然不均匀。
第二步,我开始记录。专门准备了个小本子,记下每次烘焙的温度、时间和结果。烤曲奇,上火170度下火160度,12分钟——边缘微黄,完美。烤磅蛋糕,上下火150度,50分钟——表面金黄,内部湿润。这些数字慢慢成了我的宝贝。
最有意思的是烤面包。第一次烤吐司,按照教程说180度30分钟,结果表皮硬得能砸核桃。后来我发现,要在烤到十五分钟时盖张锡纸,这样表皮就不会过焦。还有,烤到二十分钟左右,能闻到一股特别香甜的麦香味,那就是快好了的信号。这些细节,教程上可不会写。
慢慢地,我摸清了门道。原来烤箱也有“冷宫区”——靠近门的地方温度低,适合放容易上色的饼干;后侧温度高,适合需要充分膨胀的蛋糕。烤鸡翅要在烤网上架高,让热空气流通;烤地瓜要直接放在烤盘上,用余温慢慢煨熟。
上个月,我尝试烤了一个芝士蛋糕。水浴法,上下火分开控制,烤到表面微微上色就调低温度。当蛋糕在烤箱里慢慢隆起,呈现漂亮的金黄色时,我能感觉到这次不一样。果然,出炉后蛋糕DuangDuang地晃动,冷却后切面细腻,入口即化。
朋友来家里做客,看着餐桌上摆着的提拉米苏、苹果派、蒜香面包,惊讶地说:“你什么时候偷偷去蓝带进修了?”我笑着指指烤箱:“是它教我的。”
其实想想,烘焙和生活很像。一开始总是急吼吼的,恨不得马上看到成果。可真正上手才发现,快就是慢,慢就是快。火候不到,里面生;火候过了,外面焦。就像我奶奶说的,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”,她要是知道我如今能烤出这么漂亮的欧包,一定会很欣慰。
现在每次打开烤箱,那股暖烘烘的香气扑面而来时,我都会想起那段“黑历史”。说来也怪,现在反倒感谢那些烤焦的日子了。要不是被逼到绝境,我可能永远学不会静下心来,听面团在烤箱里慢慢膨胀的声音,看黄油在温度中融化成金色的湖泊。
原来最美的味道,恰恰藏在恰到好处的火候里。不早不晚,不生不焦,就像生活给我们的启示——当你学会控制内心的火候,一切都会刚刚好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芒果经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芒果经典
热门排行
阅读 (119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103)
2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101)
3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阅读 (100)
4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71)
5从外卖员到创业老板,他用汗水换来了成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