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果经典芒果经典

做快消品销售想提高铺货率,跟经销商谈合作+做促销,实现目标

    那会儿我刚接手这片区域,看着报表上那几个可怜巴巴的网点数字,心里真不是滋味。我们这饮料,品质不差,广告也打得响,可就是像撒芝麻盐似的,东一家西一家,根本不成气候。领导拍着我肩膀说:“小伙子,这片‘硬骨头’交给你了,半年,铺货率得翻一番!”我当时心里直打鼓,翻一番?谈何容易啊。

    我知道,光靠我自己,跑断腿也没用。关键得靠他们——那些手里攥着渠道,跟成千上万家小店老板称兄道弟的经销商。我盯上了这片区的“地头蛇”,王总。他代理着好几个大牌子,仓库大,车子多,路子野。可第一次去拜访,就碰了一鼻子灰。

    他那办公室,烟雾缭绕,他坐在大班台后面,眼皮都没怎么抬。“小张啊,你们这个牌子,我知道。但不好做啊,价位偏高,小店老板不爱接,接了就怕动销慢,占资金。我这儿牌子多,忙不过来。”他话说得客气,但那意思明明白白:你这产品,在我这儿排不上号。

    我没急着反驳,也没空谈什么市场前景的大道理。那没用。我连着几天,啥也没干,就跟着我们公司负责给他送货的司机老李,帮他搬货、卸货,顺便把他负责那条线路上的小店,一家一家摸了个底。哪些店有我们的货,卖得怎么样?哪些店没有,老板是什么性格,主要卖什么竞品?我都记在本子上,心里慢慢有了谱。

    第二次去找王总,我没空手。我把那条线路的铺货情况,手绘了一张简图,哪家店缺哪个口味,哪家店老板抱怨送货慢,标得清清楚楚。我把图摊在他桌上,“王总,您看,这条线,理论上120家店能接我们的货,现在只铺了20家。这空白市场,都是钱啊。”

    他这次总算正眼看了看那张图,又抬眼看了看我,眼神里有点意外。“你小子,还挺下功夫。”

    我心里一喜,有门儿!赶紧趁热打铁:“王总,光铺进去不行,得让货卖起来。您要是愿意加大力度铺货,我这边,申请资源,咱们一起搞几场像样的促销活动。第一批货,我陪您的业务员一起去铺,卖不动,我负责跟公司申请调换货!”

    我把姿态放得很低,不是来指挥他干活的,是来给他当“副手”,帮他赚钱的。我甚至跟他算了笔简单的账:铺一家店,初期进货成本多少,我们促销支持多少,按照预估的动销速度,他多久能回本,接下来就是纯赚。数字虽然粗糙,但比任何空口承诺都实在。

    他沉吟了一会儿,弹了弹烟灰,“行,就冲你这股劲儿,我先挑两条线试试。不过,促销可得跟上,别让我在小店老板面前丢人。”

    第一步,总算迈出去了。

    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。说好陪铺那天,天没亮我就到了他仓库门口。跟着他的业务员小陈,一个干了三年、有点油滑的小伙子,开着小货车就出发了。头几家店,小陈根本懒得详细介绍,就是把货搬进去,问一句“老板,XX饮料进点不?”老板一摆手,他就悻悻地搬出来。

    我看这样不行。到了一家社区口挺大的便利店,老板是个大姐。我没让小陈开口,自己上前,满脸堆笑:“姐,忙着呢?我们是XX饮料的,新口味,请您尝尝。”我递上一瓶提前准备好的试饮品,同时利索地把我们设计的、印着老板电话的促销海报贴在店门口最显眼的位置。

    “姐,你看,这海报给您贴这儿,就是个活广告。我们这几天搞活动,进货就送这个定制冰柜贴,孩子们喜欢。您先进两箱试试,我保证,一周内要是卖得不好,我亲自来给您换其他口味,或者调成您卖得好的货,绝不压您资金。”

    大姐尝了尝饮料,看了看海报,又听我这么一说,犹豫了一下,“行吧,先来两箱,小伙子你会说话,信你一回。”

    小陈在旁边都看愣了。出来后,我跟他一边开车一边聊:“陈哥,不能光问‘进不进’,得帮老板找个进货的理由。要么是能赚钱,要么是能吸引顾客,要么是没风险。咱们得把咱们的优势,变成老板听得懂、看得见的好处。”

    小陈挠挠头,笑了:“张经理,还是你们有套路。”

    “这不是套路,这是替人家着想。”我说。

    一天下来,我们跑了三十多家店,成功铺进去二十家。虽然累得嗓子冒烟,浑身是土,但心里那股高兴劲儿,就别提了。晚上,我特意请小陈和几个业务员吃了顿烧烤,听他们吐槽那些难缠的老板,也跟他们请教怎么跟不同老板打交道。几杯酒下肚,距离拉近了不少。

    铺货是第一步,更关键的是让货“流”起来。我跟王总商量,选了几十家核心店铺,搞了一场“开箱有奖”活动。每箱里随机放一张奖卡,可能是再来一瓶,可能是一块钱现金,也可能是个小玩具。同时,配合店外的买赠促销。

    那段时间,我几乎长在了市场上。白天,我跟着业务员的车,看陈列,帮店主摆堆头,教他们怎么向顾客推荐;晚上,我整理数据,哪家店卖得快,哪个口味受欢迎,及时反馈给王总和小陈,让他们调整送货策略。

    我记得特别清楚,有家学校旁边的小店,老板是个倔老头,死活不愿进货。我就连续一个礼拜,每天下午学生放学时,在他店门口摆张桌子做免费试饮。学生们尝了喜欢,纷纷进店问有没有卖。到了第五天,老头主动给我打电话:“小张,你明天给我送十箱过来吧!这帮小祖宗天天问,顶不住了!”

    那一刻,我站在店外,看着孩子们围着试饮桌热闹的样子,眼睛突然有点发酸。所有的奔波和辛苦,都值了。

    活动搞了一个月,效果慢慢出来了。那些铺了货的店,复购率上来了,开始主动打电话要货了。王总脸上的笑容也多了,主动找我:“小张,看来这产品有搞头!下个月,我把另外几条线也给你加上力!”

    就这样,像滚雪球一样,我们的网点数从最初几十家,发展到几百家,最终提前完成了翻一番的目标。年底庆功会上,王总端着酒杯过来,搂着我肩膀说:“老弟,说实话,开始我觉得你就是个愣头青。但哥佩服你,不是因为你多能说,是你真干,实诚,把我们的事当你自己的事。以后你这产品,在我这儿,优先级排这个!”他竖起了大拇指。

    我仰头干了那杯酒,心里百感交集。这一路,哪里有什么高深莫测的秘诀?无非就是真诚两个字。真诚地站在经销商的角度,帮他们解决顾虑,算清利润;真诚地扎到市场一线,帮业务员和店主解决实际卖货的问题;真诚地把产品的价值,通过一次次贴海报、一场场试饮、一句句推荐,传递到每一个终端,每一个消费者手里。

    市场是冷的,数字是硬的,但做事的人,得是热的。用你的热乎气,去暖市场,暖渠道,暖人心,这货,自然就铺开了,路,自然就走宽了。直到现在,我依然相信,这才是做销售,最笨,也最聪明的办法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芒果经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