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独立负责供应商筛选,是为公司找一家包装盒供应商。我在网上搜了几家,看着都差不多,就挑了报价最低的那家。结果呢?第一批货送过来,盒子边缘都是毛刺,颜色也跟设计稿差了一大截。生产线急着用,我只能硬着头皮收下,被生产线主管说了好几天。那次教训让我明白,选供应商不能只看价格,得像找对象一样,得全面了解。
后来我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方法。第一步永远是实地考察。再漂亮的宣传册,也比不上亲自去工厂走一圈。我记得有次去考察一家五金配件厂,接待的销售经理说得天花乱坠,但我要求去看生产线。走到电镀车间时,我发现他们的废水处理设备很简陋,地上还有积液。回来后一查,果然,这家厂去年就因为环保问题被处罚过。这样的供应商,就算价格再便宜也不能用,风险太大了。
看厂的时候,我特别关注两个地方:仓库和质检室。仓库堆放整齐、标识清晰,说明管理规范;质检室设备齐全、记录完整,说明质量把控严格。这些都是装不出来的。
除了看硬件,我更看重“人”。有次我去东莞看一家模具厂,老板亲自接待。他五十多岁,在车间里随手拿起一个零件,就能说出是哪台机器、哪个工人做的,工艺要点在哪里。这种对产品的熟悉和热爱,让我特别放心。果然,合作三年来,他们从来没出过质量问题。
控制成本这块,我也走过弯路。刚开始,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压单价上,以为这样就是给公司省钱了。直到财务部的同事提醒我,说我们某个物料的库存周转率太低,占用了大量资金。我才恍然大悟——成本不只是单价,还有库存成本、资金成本、管理成本。
后来我学会了算总账。比如找物流供应商,不仅要看每单运费,还要看运输时间、货物完好率。时间长了会增加库存压力,破损多了会增加处理成本。这些都是隐性成本。
谈判是需要耐心的。我记得和一家芯片供应商谈年度合同,对方仗着技术优势,价格咬得很死。我没有急着让步,而是花了一周时间研究替代方案,整理了三家同类供应商的产品对比表。第二次谈判时,我把表格摆在桌上,一条条分析不同方案的优劣。对方看到我们确实做了功课,态度就软化了,最终价格比最初报价低了15%。
但也不是所有谈判都要争个你死我活。好的合作关系应该是双赢的。我们和浙江一家布料供应商合作了五年,从来没换过。不是他们价格最低,而是他们特别靠谱。有次我们临时加单,要得很急,他们连夜调整生产线,准时交货。后来原材料涨价,我们主动提出适当调价,帮他们渡过难关。这种互相体谅的关系,比单纯压低几个点有价值得多。
做采购这些年,最让我有成就感的,不是省了多少钱,而是建立起了一个可靠的供应商网络。现在公司需要什么,我脑子里马上就能跳出两三家合适的供应商,知道谁擅长做什么,谁的产能什么时候比较宽松。这个网络就像我的工具箱,需要什么工具信手拈来。
去年公司上新项目,需要一种特殊规格的铝合金。时间紧,要求高,我第一时间联系了深圳那家合作多年的加工厂。他们正在赶别的订单,但听说是我们的急单,马上协调资源,厂长亲自盯生产线,三天就出了样品。样品完全达标,项目得以顺利推进。那一刻,我觉得这些年花在维护供应商关系上的心血都值了。
这份工作做久了,我越来越觉得,采购不只是买东西,更是在搭建一个生态系统。好的供应商不是对手,而是伙伴。我们要做的不是在谈判桌上打败他们,而是找到最合适的伙伴,一起把蛋糕做大。每次看到经过我手采购的原材料变成优质产品,发往全国各地,心里就特别踏实。
现在带新人,我总会告诉他们:做采购,眼光要放长远。不要只盯着价格,要看到价格背后的质量、服务、风险,还有长期合作的可能性。这些经验,都是这些年一个个订单、一次次谈判积累下来的。虽然辛苦,但很值得。毕竟,找到靠谱的伙伴,买回合适的东西,看着公司业务蒸蒸日上,这就是我们采购专员最大的成就感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芒果经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芒果经典
热门排行
阅读 (111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94)
2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93)
3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阅读 (90)
4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69)
5从外卖员到创业老板,他用汗水换来了成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