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果经典芒果经典

网上买饼干,收到后口感变差

    这事儿得从我在网上买饼干说起。

    我是个特别爱吃饼干的人,尤其是那种老式的手工饼干,酥酥的,带着点朴实的甜。那天晚上,我正刷着手机,忽然就馋那一口了。屏幕上跳出来一家店,图片拍得那叫一个诱人——金黄油亮的饼干,撒着星星点点的芝麻,有的还嵌着大颗的核桃仁。店家描述写得也好,说什么“儿时的味道”、“手工制作”、“用料扎实”。我几乎能想象到牙齿咬下去时那“咔嚓”一声的脆响,还有满口的奶香。没怎么犹豫,我就下单了,还特意多买了两盒,想着能多吃几天。

    等待的那几天,心里总惦记着。时不时就打开购物软件看看物流信息,想象着收到时该有多开心。好像不只是等一盒饼干,而是在等一份能慰藉忙碌生活的、小小的甜蜜。

    三天后,快递终于到了。盒子方方正正的,捧在手里有些分量,我心里一阵欢喜。可当我拆开外层厚厚的快递纸箱时,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。里面塞满了那种泡泡塑料膜,饼干盒被裹得严严实实,像是怕摔着碰着的宝贝。但盒子本身,摸上去却有点潮潮的、软塌塌的感觉。

    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盒盖。里面的饼干,并不是我想象中那种精神抖擞、棱角分明的样子。它们挤在一起,颜色也有些发暗,失去了图片上那种鲜活的光泽。我拿起一块,期待的“咔嚓”声没有出现,手指稍一用力,它便有些韧性地弯折了,像受了潮的硬纸板。放进嘴里,心沉了一下。它不脆,是韧的,带着一种搁久了的那种“皮”掉的口感。你得用点力气去嚼,它才会在牙缝间勉强断开,留下一种粉粉的、黏糊糊的感觉,糊在上颚,很不舒服。

    味道更是差得远。奶香味几乎寻不见了,只剩下甜,那种直愣愣的、毫无层次的甜,腻在舌头上,挥之不去。核桃仁不香了,嚼起来有点“哈喇”味;芝麻也像是睡着了,发不出一点香气。整体吃起来,就像在嚼一块走了魂、失了风骨的甜面团。

    那一刻,失望像一滴冷水滴在心口,慢慢泅开一片凉意。我愣在那里,手里捏着半块没吃完的饼干,看着满满一盒,心里堵得慌。这根本不是我日夜期盼的那个味道。我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,它原本应该是很好吃的,只是在某个环节上,它“受伤”了,失去了它最宝贵的灵魂——那份酥脆。

    我不甘心,又尝了其他口味的,结果都一样。铁盒的盖子明明盖得很紧,为什么还会这样?我仔细研究着那个被挤压得有些变形的包装盒,忽然明白了。问题就出在路上。这漫长的旅程,从南到北,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仓库、多少辆货车。也许在某个闷热的仓库里待了太久,也许被沉重的其他货物压了一路,也许还淋过一场看不见的雨……那看似严实的包装,终究敌不过时间和环境的磋磨。那层薄薄的塑料膜,没能护住饼干与生俱来的酥脆。它在颠簸与潮湿中,一点点疲惫、妥协,最终把自己的“精气神”给耗没了。

    我看着这些饼干,忽然觉得它们有点可怜。它们本是在烤箱里焕发出生命光彩的,带着温度与香气,却被装进一个冰冷的盒子里,开始一段前途未卜的旅行。等终于到达目的地,见到期盼它的人,却已是一副憔悴的模样。这多像我们许多时候的心情,满怀热忱地出发,却在现实的磕磕绊绊中,被磨去了最初的棱角和光彩。

    我没有去找店家理论。图片和描述或许没有骗人,它们展示的是饼干刚出炉时最好的样子。店家可能也觉得委屈。要怪,大概只能怪这之间的距离,怪这需要依靠层层传递才能抵达的缘分,实在太脆弱了。

    那几盒饼干,我没有扔掉。我把它们放进烤箱,用很低的温度慢慢烘了一会儿。取出来时,口感回来了一些,变脆了点,但那种“复燃”的脆,是硬邦邦的、干巴巴的,带着一股焦躁的火气,依然不是初生的、活泼的那种酥脆。它的魂,终究是回不来了。

    后来,我还是把它们慢慢吃完了。只是,吃的时候,心里再没有那种雀跃的满足感,反倒像在完成一个任务,或者说,是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,去体会一件好东西是如何在流转中慢慢损耗的。

    自那以后,我再也没有在网上买过饼干。有些东西,或许真的娇贵,经不起等待和跋涉。它那份最动人的口感,就像某些稍纵即逝的瞬间,只存在于刚做好的那一刻,存在于那个特定的空间里。一旦离开了,就再也找不回来了。

    我还是会馋饼干,但我会走很远的路,去老街那家开了十几年的点心铺子,买刚出炉的,还带着烫手温度的。站在店门口,我就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,“咔嚓”——那声音清脆、欢快,像一声满足的叹息。那一刻,我才觉得,我真正吃到了一块饼干该有的样子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芒果经典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